环卫设备都有哪些厂家,冬季肉鸡养殖怎么才能少生病?
您好!发财马来解答这个问题。
前言:我们国内肉鸡的消费,目前是仅次于猪肉消费的第二大肉食消费。众所周知,肉鸡养殖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每天每时每刻都要下足干劲。在养殖中更需要真功夫,说其是个精细活一点也不为过,稍有疏忽便会前功尽弃→诸如料肉比增高、出栏体重不达标或疫病高发等。
冬季肉鸡养殖需要真功夫,减少疾病诱发,做好:1.选好雏鸡,合理喂养。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致胜的关键。肉鸡养殖更是如此!选择雏鸡时,要挑选信得过的厂商;雏鸡健康挑选,保证品种纯正。喂料选择少喂勤添,1周内做到2小时喂料1次。10天后要合理控料,一来让雏鸡肠胃有个缓冲休息期,二来利于发育。前3天保证24小时光照,而后逐步适量减弱光照。2.注意保温、减少应激。
冬季外界环境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如不注意保温,鸡只容易压堆取暖,继而造成互相伤害及增大耗料量。温度高低对饲养影响重大。雏鸡前3天育雏舍温度建议保持在33-35℃,大环境温度以20℃左右。一般人进入棚舍后,以体感舒适为宜。温度分布一般层养时,上面温度高、中下部温度稍低。随时观察鸡群状态:有无张口、匀散、乌龟状或伸腿及鸡群活跃度等。
3.卫生清洁与环境净化消毒。
减少或杀灭致病菌。进鸡前,对棚舍进行合理的烟熏与消毒,消毒剂可用过氧乙酸与2-4%烧碱溶液。肉鸡舍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及时清理灰尘及清扫地面。饲养员每天进舍前加强消毒,脚踏烧碱水、更换鞋帽及穿戴工作服。注意消毒剂喷洒,并每天适时清洁水线。鸡舍过道与门口,用烧碱消毒。水线消毒清洁→浸泡24小时,清水冲洗2-3遍,直至近闻无气味即可饮用。
4.湿度调控。
冬季养殖肉鸡为了保温,鸡舍密闭严。特别是育雏期间,温度较高,容易造成棚舍湿度过高、空气污浊,继而诱发大肠杆菌或呼吸道感染疾病。湿度一般结合温度存在,育雏舍湿度以55-70%为宜。另外冬季合理增加湿度。棚舍过于干燥时,对地面及墙壁要适时洒水。水中掺入适宜消毒剂。注意棚舍湿度过高、过低,易诱发肉鸡呼吸道感染疾病及腺胃炎。
5.适时防疫。
选择好疫苗,提高鸡只免疫力。适时有效防疫,注意疫苗处理。1日龄滴鼻或点眼,传染性支气管炎Ma5。7-10日龄滴鼻或点眼,新城疫苗(新威灵)。14-18日龄滴口或饮水,法氏囊苗(法倍灵)+传支Ma5。20-22日龄滴鼻、饮水或点眼,新城疫苗。25-28日龄滴口或饮水,法氏囊苗。6.合理保健用药。
防重于治,合理用药、提高鸡只免疫力(特别是呼吸道病保健药)。1-7天内,饮水适量添加杆灭→阿莫西林可溶性粉、葡萄糖、维生素C、大舌康。7-10天内,饮水添加盐酸多西环素、黄芪多糖,饲料中适量添加甘草、清热健胃散等。10-14天,饮水添加适量硫酸粘杆菌素可溶性粉。15-18天,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或青霉素。20-23天,饮水添加恩诺沙星可溶性粉。26-29天,配合饲料中适量添加清热健胃散、脱霉剂、葡萄糖。👍👍建议:合理保健用药,提高鸡只免疫力。每5000只肉鸡添加10公斤黄芪多糖、1公斤清热解毒散、板青颗粒、芪贞增免颗粒。
7.适时分群。
7日龄免疫分群,建议一分为二。18-22日龄,建议按二分三,且大鸡放在下层养殖。👍👍分鸡建议:注意上下层温差、逐层分鸡(上下中或中下下方式)、注意提水线,适时检查、注意卫生清理,及时清理死亡鸡只、健康的放下行养殖,留在上面的便于观察。
8.合理加料。
9.饮水适宜。
饮水要保证充足、清洁适宜。日常养殖要关注水压是否合理,冲水线、水桶及药桶是否正常。👍👍建议:自动饮水,设置足够的水槽并注意卫生清洁。
10.通风管理。
是肉鸡养殖的重中之重。应适时通风换气,防止瞬间通风过大。合理通风能降低鸡舍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防止刺激肉鸡呼吸道黏膜、减少鸡只呼吸道病发生机率。预防“贼风”。一般用塑料布或饲料袋订在门窗上抵御风寒。小结:适逢冬季,昼夜温差大、雾天及连阴天增多、气侯不正常等。假如鸡舍内又高温高湿或高温低湿、霉菌毒素蓄积过量等极易诱发肉鸡呼吸道感染疾病(支堵、气囊炎)。因此要注意合理通风→做好温湿度调控、适时免疫保健→提高肉鸡免疫力、优选雏鸡→合理分群、适宜充足饮水→减少应激、合理加料→促进快长等工作。
我是发财马(张宏中)关注三农助力三农,欢迎寄语!
2019-12-27
新基建具体指哪些项目?
为应对突发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冲击,基建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托底作用逐渐凸显。不同于2008年的一揽子“四万亿”,2020开年的中央部署在继续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的同时,也有意突出了新方向:2月以来,中央三次会议均提及新型基础设施的成长潜力,并提出要加快建设进度。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传统基建以“铁公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为代表,聚焦于交通、能源等领域;新基建则发力于科技端,一方面着力开拓数字领域,另一方面聚焦传统基建短板,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科技基建,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补短板”项目,以及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场景。三月首周的盘面表现可谓近期大基建行情的缩影:特高压、5G概念等新基建板块集体发力上扬,建筑、建材、高铁等旧基建也表现强势。相应的,新旧基建两手抓,也成为多家分析机构的投资建议。
1
“新基建”:补短板,促创新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基础设施,也是新型建设:宽口径的广义新基建侧重补短板,窄口径的狭义新基建则更重创新。2018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以来,基建补短板力度逐渐加大。此次疫情暴露出了物流短板、交运短板以及医疗短板,直接带动医疗、卫生领域成为补短板发力方向,如黑龙江2月发布《关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具体措施的通知》将公共卫生防控能力、物资储备体系、公共环境卫生等补短板项目纳入“百大项目”加以推进;也加大了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等保就业、促民生领域的补短板需求,如广东3月发布的《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着重补足高等教育、应急保障等民生短板。另外,201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后,“新基建”也逐渐驶入发展快车道。此次疫情导致的实体经济停摆,加速推动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也带动高端基建投资增长、填补基础设施建设空白。从目前公布的今年重点项目建设清单看,多地都计划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高精尖产业作为主要发力方向,新型信息通信、城域物联专网建设也成为基础设施重点。立足当前,“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数联”的全面升级要求“新基建”满足全新需求;放眼未来,信息产业势必成为信息时代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基建”也应为未来的技术发展留出余地、朝未来的全新时代超前布局。
2
“老基建”:
中央投资加快下达,地方投资加速推进
在“新基建”水涨船高的同时,政策率先聚焦于“老基建”领域:从中央看,发改委3月5日消息称下一步将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支持铁路、机场、重大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从地方看,各地列出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中,高速公路、高铁、能源等领域仍是重要部分。这与传统基建对于产业链的拉动效应有关。从传统基建产业链看,基建投资牵动着上游的房屋建设、专业工程、装修装饰、园林工程,再上游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以及相关的工程保险、工程担保等行业也息息相关。且传统基建项目能够加快发挥投资效能:加大新投资项目的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储备与前期准备,便能显著带动产业链运营、加快投资周转速度、迅速转化为消费能力。另外,资金来源对于基建投资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3月8日,今年已发行地方债1.29万亿元,募资用途向基建倾斜的特征较为明显,其中传统基建仍占较大比重。且去年下半年起地方专项债券可作为铁路、机场、收费公路、水利工程等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专项债用于资本金能够放大杠杆效应,叠加基建投资的乘数效应,将进一步引导社会资金加大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因此从短期配置看,“老基建”会迎来政策红利与资本追捧。其中,在“疫”后重建、刺激经济的政策重心下,顺应“稳增长”趋势的传统基建项目更将获益,交通强国战略下的轨交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基建,以及中央部署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都将乘上东风。
从2008年的“四万亿”,到2020年的“新旧基建齐抓并举”,基建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提振作用不曾有变。而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基建托底,新兴基建发力”也成为大势所趋。从中长期配置看,“新基建”会是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成为引领新一代产业革命、实现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且其投资模式较为灵活,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机遇颇多,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关于【环卫设备都有哪些厂家】和【冬季肉鸡养殖怎么才能少生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