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正常或略高,但低于38.0℃,可能伴有皮肤潮红和灼烧(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38.6)
联合防控机制财发[2022]59号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22年5月30日
防暑降温指南
一 高温危害和临床表现
高温是一种危险。
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作场所的平均湿球和黑球温度指数超过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的作业。
高温天气作业是指在高温天气期间,雇主安排工人在高温自然天气环境中进行的作业。高温天气是指地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公布的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天气。
临床表现。
根据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高温危害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为中暑先兆。
1.中暑是一种先兆。在高温工作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头晕、头痛、疲劳、口渴、出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和动作不协调。
[财经消息]
体温正常或略高,但低于38.0℃,可能伴有皮肤潮红和灼烧。短暂休息后症状可以消除。2.热痉挛。在高温工作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期间歇性肌肉痉挛伴收缩痛,主要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和腹肌,尤其是腓肠肌,呈对称性;温度通常正常。
3.热衰竭。在高温工作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时,会出现一组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如皮肤出汗、面部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升高、低血压和少尿、体温频繁升高但不超过40℃,伴有头晕和晕厥,部分患者仅在早期体温升高。实验室检查显示高钠血症和氮质血症,红细胞压积增加。
4.热辐射病。在高温工作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时,临床表现主要为体温明显升高和意识障碍,皮肤干热、无汗、体温高达40℃及以上、谵妄、昏迷;横纹肌溶解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可能与全身性癫痫发作相关。
二 实施防暑降温措施
合理安排工作。
科学安排作业时间。
改善工作环境。
加强高温作业的个人防护。
提供防暑饮料和急救用品。
加强防暑降温宣传教育。
三 高温中暑的科学治疗
中暑先兆的治疗。
中暑的治疗。
5.快速转移。根据“先冷却后转移”的原则,在冷却和转移发生冲突时,冷却是第一位的,转移是第二位的。在传输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打开救护车上的空调或窗户。
工作场所湿球、黑球温度指数职业接触限值
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类
注:1.对于室外通风设计温度较高的区域,表中的WBGT指数应增加1℃≥ 30 ℃。
2.暴露时间比率:工人实际暴露于高温工作的累积时间与一个工作日8小时的比率。
表2一般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类
一 配方背景
二 主要内容
本指南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高温危害和临床表现、中暑预防和降温措施以及应急响应措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