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兴安盟是内蒙古水稻主产区,也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长期低产的盐碱土壤制约了农牧民的增收。 2018年袁隆平工作站落户这里以来,引进先进的“第三代水稻育种技术”,培育出一系列以“1189”为代表的优质耐盐碱水稻新品系。
9月26日,在袁隆平工作站乌兰浩特市葛根庙,第三方测报组选取优质水稻新品系“157”“X56”多个测报点,“157”亩产717.56公斤,“x56”亩产702.5公斤
袁隆平建议:“三年内支持兴安盟水稻亩产100公斤。” 去年,该站粳稻平均亩产715.3公斤,与2018年亩产不足600公斤相比,三年亩产如期实现。
今年,“157”“1189”亩产再创新高。 当天,杂交大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也来到现场,和大家高兴地品尝了“袁梦”高产粳稻。
袁老去世不到一个月,袁定阳就把梦接力了。 去年6月,袁定阳在“袁梦计划”二期发布会——计划“十二五”期间在兴安盟盐碱土壤上种植耐盐碱水稻20万亩,担任该项目的技术总监,指导科研计划的制定和科研工作。
今年5月,袁定阳宣布“袁梦计划3.0”正式启动。 在兴安盟种植各代耐盐碱水稻育种材料2000余份,筛选出适宜盐碱环境下栽培的3~4个品种,继续加快开发与耐盐碱水稻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构建耐盐碱水稻种子生产和关键技术输出,构建北疆盐碱土
发表评论